更新时间:2025-5-4 现已经收录305条最新资讯!
潮科技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潮科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潮科技 > 正文

关于“虹”

作者:aqi 来源: 日期:2025-5-4 人气:8 评论:0

近日雨水颇多,时现彩虹,于是突然想探究一下“虹”的历史。

“虹”字“虫”部,从“工”声。这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在古人眼里显得十分神秘,因其弧状外形似“虫”而被赋予生命。《尔雅.释天》中说“螮蝀,虹也”。《说文解字》里说:“虹,螮蝀也,状似虫”。可见螮蝀(dìdōng)是虹的别称。《诗经.鄘风》有一诗名《螮蝀》:“螮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人对待彩虹的态度与我们有很大差异。“莫之敢指”,反映出人们的敬畏之心,《毛传》:“夫妇过礼则虹气盛,君子见戒而惧”,东汉刘熙《释名》里说:“虹又名美人。阴阳不和,婚姻错乱,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这些当然属于迷信,《螮蝀》一诗也正是借用虹的这些寓意起兴,讽刺为了爱情抛弃父母兄弟的女子。这首诗里另有一处值得注意:“朝隮于西,崇朝其雨”。“隮”是虹的另一个称谓,在《周礼.春官》中,“隮”是十种气晕(十煇)之一,用于“观妖祥,辨吉凶”[1]。“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是说彩虹出现在西方,整个早上都下雨。 “隮于西”说明日在东,因为彩虹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相对方位,日在东,则必然是早上,彩虹的出现,说明当时空气湿度很大,降水概率也就较大。清代陈启源在《毛诗稽古编》中说“暮虹截雨,朝虹行雨,屡验皆然。虽儿童妇女皆知也”。这里的“暮虹截雨”是倒因为果了:彩虹一般都是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有云“不霁何虹”,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说的更清楚:“世言虹见则雨止,此倒置也。乃雨止则虹见耳。盖云破日露,则回光返照,射对面之云”[2]。

“虹”字在诗经出现过一次,《大雅. 抑》中有云“彼童而角,实虹小子。”,这里的“虹”是“讧”的假借字,与彩虹无关。

同为先秦诗歌双璧之一的楚辞,则有较多涉及“虹”的诗句,且都是以一种雄健壮美的形态出现,如《悲回风》:“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联想到地处南方的楚国相比中原地区,彩虹的出现要频繁的多,南方的先民可能不太会将其作为一种异常天象来看待,甚至“虹”这一称谓有可能是来自南方古语。[3]

史书上还有关于另一种虹——“白虹”的记载。白虹是“横亘天际,成带状如虹的淡白运气”[4]。相比彩虹,古人认为“白虹”是一种更加凶险的预兆。在《战国策.魏策》的那篇著名的《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为了恐吓秦王,一连列举了很多异常天象来呼应“士之怒”,其中包括“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同样,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里也提到“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在《史记.天官书第五》里,关于白虹的描述是“白虹屈短,上下兑,有者下大流血”,指其预示着兵祸。随着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兴起,“白虹”的出现被赋予了更多政治含义。《汉书.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白虹虷日,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此后,虹便一直被认为是“百殃之本”[5],被各朝官史的《天文志》或《五行志》详细记录下来。不过从统计数据上看,白虹的出现与兵祸或灾荒并不存在相关性。随着天文气象观测资料的积累,皇帝和臣僚也逐渐不再将其视作严重的灾异之象。《资治通鉴》里,关于白虹的记载总共只有四处,且都在隋之前,而《南、北史》、《新、旧唐书》里关于白虹的记载却是相当多的,这说明司马光在编裁史料时是有所考虑的。在明史里,虽然仍有大量关于白虹的记录,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因白虹的出现发表任何政治表态或实施任何政策变动,明史天文志关于虹的记载更像是一种沿袭前朝修史传统的常规记录。

[1]《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诅祝》:“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镌,四曰监,五曰暗,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掌安宅叙降。正岁,则行事;岁终,则弊其事。”

[2]《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3]一个旁证是发音相近的“江”,被认为来自古越语。《汉语“江”的词源辩正》,刘振前,庄会彬,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五期

[4]《史记.天官书第五》,“白虹屈短”句,韩兆琦注。

[5]《新唐书. 志第二十二.天文二》

    标签:
    评论信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