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大粽子怎么做好吃
我最喜欢猪肉板栗,绿豆猪肉馅的,还有黑米粽子
1.灵山猪手大粽
灵山大粽是采用灵山优质龙渊野生大糯米,野生粽叶,板粟,虾米,猪肉等配料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民族特色产品,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小吃。它“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有一种以整只猪手入粽的“猪手大粽”,看到都想流口水了~
枕头粽
广西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都包枕头粽,而且个头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惊讶不已。有小猪崽般大小,可供一家人食用好几天。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等。广西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桂中地区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以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沙虫粽
北海人深谙海鲜烹饪之道,就连端午的粽子也离不开海鲜。鱿鱼粽、蟹籽粽听起来就已经很特别,沙虫粽更是闻所未闻。“因为沙虫太贵了,好一点的干沙虫每500克上千元,还不容易买到。”
摘回来的粽叶要先削了刺,洗干净,用水煮过,放凉后才能拿来包粽子。干沙虫泡发之后,要仔细地将藏在沙虫中的沙子清理干净,然后同瘦肉一起包入粽叶中。用绳子将粽子扎成一个三角形状,放入锅中煮熟即可食用。平日里煲汤放入一两条沙虫,都可以令整锅汤十分鲜甜。一个小小的粽子了放了整条沙虫,一口咬下去的那口鲜味可想而知。再加上猪肉流出来的油一同渗入到糯米中,真是回味无穷。
无馅灰水粽
有人说南宁人真小气,端午节包粽子舍不得放馅料。但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则认为,正是这无馅灰水粽才最显出其独特风味。而且因为灰水粽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所以许多人家每年只在端午节包一次。
首先要把干稻草烧成灰,放到竹簸箕里搁在水桶或盆上。用清水淋稻草灰,带着灰的水就通过簸箕渗漏到桶里,再用干净的纱布滤去杂质。用这些灰水浸泡糯米,糯米会染上淡淡的黄色,之后就用粽叶将糯米包成长条形扎紧,上锅。
煮熟后,剥开粽子就能闻到粽叶的清香,浸泡过的糯米弹牙有嚼劲,黄澄澄的看起来饱满圆润。
在端午时节,南方气候已经十分炎热。把碱水粽先放入冰箱冰镇一会,再蘸白糖、糖浆或直接食用,风味极佳。口味独特的人,也可以尝试蘸酱油、辣椒食用。
鸡爪粽
来宾市端午吃鸡爪粽,本以为,或许是粽子形态像鸡爪,又或许这粽子与鸡爪有个故事而得名,却没想到这粽子里真的放了带骨鸡爪!
鸡爪粽确实是在每个粽子里都放入一个鸡爪,吃粽子时还得吐骨头,但是那个美味是其他粽子所无法比拟的。“不用担心啃不动鸡爪,这鸡爪首选肥大有肉的,并且事先敲碎骨头,再炸过、蒸过,变得十分软烂,达到入口即化的程度。稍一咀嚼,骨头便会从中脱落出来”。而且,鸡爪经过了腌制,变得十分入味。包裹在粽子里一起煮的时候,味道会渗入到米粒当中,因此糯米中会有三重鲜香,鸡爪香、米香、粽叶香。
假蒌肉粽
假蒌叶的独特味道,有人说是独一无二的美味,但也有人说刺鼻难闻。在南宁,假蒌肉夹是一道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菜。但在玉林市博白县有一种假蒌肉粽,却让不少南宁人印象深刻。
博白县的假蒌肉粽和市场上随处可见的三角小肉粽并无区别,只是一口咬下去,发现这半肥瘦猪肉中有一种浓郁的特殊香气。一口咬下,糯米、猪肉、假蒌同在嘴里,滋味出现了丰富的层次感。
南宁的假蒌肉夹是用煎炸的方法进行烹饪,吃进嘴里香味十足,但咀嚼到最后会有丝丝苦味。假蒌肉粽里的假蒌却是新鲜的,与粽子一起入水煮熟,吃起来香味没有那么霸道,反而还有一些植物清香。与粽叶味相比,一种质朴,一种妖娆,两者相得益彰。
二、广西灵山粽子的做法和包法
1、铺好粽叶,一碗糯米铺底,再加两勺脱皮绿豆,中间放上长条的猪肉,再加两勺绿豆,最后铺上一碗糯米即可整形。
2、双手将米立起来,往中间靠拢。
3、中间的两张叶子保留枝干,整好型后,将枝干往上拉起,绑住以固定粽型,绑好之后还得用手稍微调整一下。
4、叶子底下放有一根绳子,可以更好的帮助粽子的包裹。
5、粽子一头垫好,一手砍下去,将一头收至底部。
6、用手稍微捏一下粽角,调整造型,以达到美观。
7、开始缠线,一圈又一圈,先从中间开始,再往一边开始,间隔大一些,以便从粽角再往回缠至中间。
8、最后记得打个交叉,方向和缠线的是垂直的。
9、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熬煮六个小时,期间还要给粽子翻身,还要及时查看水位以防烧干。
灵山大粽是采用灵山优质糯米、野生粽叶、板粟、虾米、猪肉、绿豆等配料,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口感,体形与其他地方的四角粽有别。灵山大粽“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三、家乡美食灵山大粽
我国幅圆辽阔,各地的 美食 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我家乡最有名的 美食 是灵山大粽。灵山大粽曾上过中央电视台的 美食 节目,连续两届获得东南亚国际 旅游 美食 节金奖,远销东南亚,美国,英国等地。
每年的端午,冬至,春节,家乡的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庆祝节日。灵山县城稍有名气的酒家也会必备煎粽,只要客人想吃,都可点到。
灵山大粽以体大,馅料足,味香而闻名。灵山大粽的馅料丰富多样,有腩肉,有排骨,甚至整只猪脚,有叉烧腊味,有虾米,去皮绿豆和板粟。灵山大粽因为用的馅料多,所以体积很大。家庭一般包的大粽都有3斤到5斤重,。一家人一天吃不完一只大粽。
灵山大粽软糯清香,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吃法可蒸可煎,刚出锅的剥开粽叶直接吃。煎的香脆可口,蒸的软糯不腻。
包粽子的叶子,我们家乡叫大东叶。大东叶是野生的,采割回来要放到锅里煮过,煮过脱青,去了味,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才能拿来包粽子。正是大东叶和糯米,绿豆,猪肉等香味混合才形成粽子的独特香味。
中医文献记载,包粽的材料有“补中益气,固肾缩水"的功效,猪肉经高温蒸煮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常吃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野生的大东叶则有“舒郁,解膈,灭菌防腐和防癌"的神奇功效。
灵山大粽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并且形成了粽子文化,有“过年无粽不欢″的说法,可见粽子在家乡人民心里的喜爱。民间会时不时搞包大粽子比赛。2013年,新圩镇尧家的村民,聚集16个包粽能手,花了10多个小时制作,熬煮了三天四晚,制作了全灵山至今最大的粽王。该粽王重达668斤,长1.3米,宽1米,高0.8米。
我爱家乡的 美食 灵山大粽,爱它的清香软糯,更爱它透出来的年味儿。
四、灵山大粽的做法步骤图,灵山大粽怎么做好吃
用料
糯米(长粒)
绿豆
猪肉
冬叶
灵山大粽的做法
铺好粽叶,一碗糯米铺底,再加两勺脱皮绿豆,中间放上长条的猪肉,再加两勺绿豆,最后铺上一碗糯米即可整形。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1
双手将米立起来,往中间靠拢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2
前后两头亦是如此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3
中间的两张叶子保留枝干,整好型后,将枝干往上拉起,绑住以固定粽型。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4
绑好之后还得用手稍微调整一下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5
叶子底下放有一根绳子,可以更好的帮助粽子的包裹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6
粽子一头垫好,一手砍下去,将一头收至底部。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7
用手稍微捏一下粽角,调整造型,以达到美观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8
开始缠线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9
一圈又一圈,先从中间开始,再往一边开始,间隔大一些,以便从粽角再往回缠至中间。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10
再进行另一边的缠线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11
如图,又是往中间缠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12
最后记得打个交叉,方向和缠线的是垂直的。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13
交叉线如图,最后打个结即可灵山大粽的做法 步骤14
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熬煮六个小时,期间还要给粽子翻身,还要及时查看水位以防烧干。
小贴士
灵山大粽制作方法传统,爸爸的手艺是跟老一辈学的,目前全家也就爸爸能包,妈妈偶尔凑个数。
灵山大粽是送礼佳品,特别适合一加人围坐一起分享。
凉的粽子可切成厚片,下锅煎炸都行,或者直接蒸热来吃。
五、灵山大粽的历史记载
据中医文献记载:包粽子的材料有“补中益气,固肾缩水”之良效。馅料当中的猪肉味甘,性平,能“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其中肥肉经高温蒸煮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食之“强身健脑,延年益寿。”采自天然野生环境的粽叶,则有“舒郁,开膈,灭菌防腐和防癌”的神奇功效。
灵山大粽是广西灵山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灵山有“无粽不成年”之说。灵山大粽以体大丰腴、色泽光亮、味香鲜美而闻名于广西。连续两届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是广西最著名的传统风味名小吃之一。
产品种类
灵山大粽有:原味绿豆粽;香甜板栗粽;养生黑米粽等。灵山大粽子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美名远扬。近年来旅客商贾慕名而来,有供不应求之势,一般农历八月就上市,春节期间经常脱销,以前传统的都是家庭式的作坊。在各自家庭里面做。如今都是都形成产业化了,不但在本地销量很高。还销往南宁、北海、钦州、桂林、浦北以及深圳、香港、北京、广州、上海、湖南等地;销往国外的主要有东南亚、美国、英国等地。现在灵山有三个传统的品牌。泰香园的泰香粽王,龙三钱的翠竹园大粽,英姐靓粽。英姐靓粽的优势是价格,但粽子偏硬。龙三钱的是老厂,但口感一般。泰香园的泰香粽王虽是新厂但是口感最好,价格也适中。
制作方法
大粽选取优质糯米、绿豆、猪肉等精心制作而成。广西南宁市横县的横州大粽,不仅个头大(大的约两公斤),而且味道好,其外层选用的是横州特有的细糯,内馅有绿豆、板栗、叉烧、腊味、半肥瘦猪肉做馅,外面用横州香棕叶包裹。煮熟后,即使未打开,已是香气扑鼻。
一般每只粽用料包括:糯米500克,绿豆250克,粽心肉250克。
粽心肉是用新鲜的五花腩猪肉腌制成。腌制时,先把新鲜肥猪肉切成长方形,每块重3两左右,用上好米酒、姜末葱末、精盐腌渍一至两天。传统的粽心用料是猪肉,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心的用料变得丰富,猪肉(五花腩)、排骨、板栗、鸡、猪脚等都是粽心的上乘选料。
糯米洗净淘沙后,按500克糯米放入精盐8至10克捞匀调味。粽叶最好选用又宽又大的,先把粽叶放入锅头加水煮沸,然后清洗干净,方可用来包粽。包粽时,先把粽叶叠好放平,铺上250克糯米和去皮淘洗干净的绿豆及粽心肉。然后再放上250克糯米覆盖,用粽叶包成长方梯形,再用线绳捆好。
粽子包好后,当天要用大锅煮7至8个小时。煲粽时,要注意火候,开始时用猛火煮至水沸腾,然后用慢火,保持锅内的水滚开为好,在煲的过程中不断加水,防止烧焦。煲3至4小时后,要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
灵山一般白天包粽,晚上熬粽。次日早上即可吃,谓之起钁粽,此时,粽香芬芳,味道鲜美,真是“闻到大粽香,神仙也跳墙。”大粽常温下可保存半个月左右,食用时将煮软熟即可食,也可切片煎熟,香味浓郁,十分爽口。
2013年灵山大粽王由尧家村的群众自发组织制作,重达668市斤,粽长1.3米,宽1米,高0.8米,共聘请了16名大粽制作熟练的师傅,经过10多个小时的精心制作,炖煮三日四晚而成。是灵山县目前制作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新一代荔乡“大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