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月
市运会给蓉城添了一把"火"
四年一度
草根高手比拼
青少年竞技角逐
成都遍地都是“运动范儿”。
8月28日下午,成都市第14届运动会青少年组乒乓球项目的最后一枚金牌,在焕然一新的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体育馆产生,金牛区代表队击败青羊区代表队夺得乒乓球男子甲组团体冠军,这也是本届市运会的最后一枚金牌。
至此,本届市运会的所有比赛全部结束。成都市第14届运动会闭幕式将于明日(8月29日)在龙泉驿区举行。
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组乒乓球比赛设甲、乙、丙3个组别和单打、双打、团体7个项目,其中丙组为单打项目。比赛共吸引了来自18个区(市)县的24支代表队、近400名运动员参与角逐。
组委会选派了12名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执法,足见对本次比赛的重视;而男、女单打项目的赛制调整为淘汰赛+附加赛决出1-8名,使得比赛更加扣人心弦。
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16枚金牌各归其主。
为大运场馆“暖场”
7月22日,焕然一新的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体育馆全新亮相,成都市第14届运动会群众组乒乓球比赛在这里揭开战幕。这也是成都大运会市属改建场馆中第一个竣工的场馆。
作为市属第一个启用的升级场馆,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体育馆拥有众多“头衔”:国际乒联高水平培训中心国家乒乓球成都体育训练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队13次来到这里备战奥运会、世乒赛。从这里,走出了陈龙灿、朱雨等众多世界级名将。
作为大运会乒乓球预备训练馆,市运会成为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体育馆竣工后的第一场“暖场”赛事。
本届市运会,正值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高峰期,第一个竣工的新建场馆——龙泉中学体育馆也成为市运会的“主战场”,武术、排球、篮球……多个项目纷纷落户于此。
年龄最小的冠军
成都的乒乓球人口达300余万人,每年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学生达50万,为成都乒乓球的发展提供了后劲。
本届市运会,年龄最小的冠军是代表金牛队出战女子丙组单打选手刘子菱。2011年出生的刘子菱刚满9岁,虽然年龄小,但已经有“大成绩”了。
刘子菱
2019年第一届中日少儿乒乓球挑战赛U7-U8组别全国选拔赛全国单打大循环第一名,淘汰赛第二名;
2019年第一届中日少儿乒乓球挑战赛U7-U8组别单打铜牌;团体银牌,决赛中为中国队获得唯一一分;混合团体银奖,对战日本队全胜;
2019年“地表小魔王”青少年乒乓球全国分区赛——华南赛区U7-U8年龄段第一名;西南赛区U7-U8年龄段第一名;
2019年中国少年儿童乒乓球“磨砺营”第二期选拔赛U7-U8年龄段全国单打第二名;
2019年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女子(丁组)单打第一名。
据了解,刘子菱在成都乒校训练期间,教练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盯得很紧。刚开始她的身体素质和正手需要加强,教练每天给她加练,特别是腿部力量。经过悉心培养,刘子菱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对以后的发展会更好。
刘子菱
本届市运会,刘子菱在丙组女子单打比赛中一骑绝尘,夺得金牌。由于市运会年龄组设制与锦标赛挂勾,丙组只设男女单打比赛,刘子菱“错失”女团、女双、混双项目比赛,或许下届市运会,她能成为一位“全冠王”。
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四年一届的市运会和‘国球’运动项目,本次比赛社会关注度高、参与热情高、参赛水平高,‘希望之星’陈国洋、高雨欣、刘阳、唐海翔、陈佳琪、蒲芸帆、刘子菱以及参与2022年世乒赛申办的“明星小球员”王紫霞等运动员表现出彩,全体参赛运动员整体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
成都乒乓续写辉煌
成都乒乓球历史辉煌,1988年奥运会,成都籍运动员陈龙灿与队友站上男子双打最高领奖台,亿万人民激动见证中国乒乓球队首枚奥运会金牌。
现在的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是“国际乒联高水平培训中心”、“国家乒乓球成都体育训练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中国乒协西部国际培训中心”、“中国大学生乒乓球训练基地”......
中国女乒在成都乒校备战里约奥运会
成都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步迈也是一年一个台阶。落实优势项目“拔尖计划”、深化省市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落地实施“新人计划”;坚持“体教融合”,扎实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深入开展“国球”进校园、“国球”护眼球活动,为乒乓球运动在低龄儿童中的普及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2019年“一带一路”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奥运光环”下的成都乒校成为"聚才”之地,除了好苗子,希望之星,还涌现出众多名帅,其中包括不少后来培养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优秀教练。
2021年成都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团体赛,将在成都讲述乒乓故事,继续见证乒乓精彩。
★市运会荣誉榜★
记者:孟武斌
摄影:张云钶
编辑:晓舟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