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事件概述
7月16日以来,河南省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由于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且强降水发生的区域比较集中,省内多地道路受阻、被淹,灾情造成供电中断、通讯中断、工厂爆炸、航班延误、列车停运、山体滑坡、景区关闭等多重影响,并有人员伤亡。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在暴雨的肆虐下,全国人民心系河南洪灾,自发捐款捐物资,许多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协助抗洪救灾。目前,防汛形势仍然严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02原创试题
近日,河南省多地出现罕见暴雨,暴雨致使省内多地出现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列车停运等,并有人员伤亡。面对汛情严峻形势,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响应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你怎么看?
03大威解析
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让中原大地变成了水乡泽国。道路积水、地铁停运、居民被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出行安全面临着极大威胁。然而,暴雨虽急,爱比雨大;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社会各界“豫”水奋战,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抗洪壮歌。
第一,灾区人民,众志成城。面对暴雨侵袭,受灾群众患难与共,万众一心,团结一切力量积极自救、互救。有在撤离时自觉让路给老人、女士先行的群众;有默默无闻深入一线,成为群众最坚定的“主心骨”的党员干部;还有在暴雨中先后接处警16起、救助群众51人,被巨浪冲走后成功自救的民警杨旭恒……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戮力同心,与洪魔抗衡。洪水裹挟一切,却无法冲垮人们的信念。
第二,社会各界,守望相助。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迅速汇集,大家不分彼此,同舟共济。有将“河南暴雨互助”的词条顶上热搜,提高救援效率的数亿网友;有自发组织志愿团队紧急驰援河南的爱心群众;也有携手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堤的各大民族企业,如自顾不暇但仍伸出援手的鸿星尔克、蜜雪冰城、汇源等,感人至深的事例和瞬间不胜枚举。雨虽大,但风雨中的微光所汇聚的爱与温暖,足以驱散暴风雨的阴霾。
第三,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铿锵的行动增强了人们战胜汛情的信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堤坝”。
爱心如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在这次灾难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力量的变化。但在抗洪防汛的紧要关头,偏偏有一些人发国难财,比如部分网红打着“爱心旗号”去“看热闹”,利用洪灾博取流量红利,一些无良商家哄抬价格、出售过期产品,甚至出现诈捐行为……这些国难背后的乱象可能会贻误救灾时机,甚至拖防汛救灾乃至生命救援的后腿,令人十分愤慨。
面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如果上下同欲、团结一心,定能共克时艰,战胜洪水猛兽。其实我们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
第一,加大宣传引导。媒体作为正义的守望者、舆论的喉舌,要起到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做好宣传引导的作用。一方面,由社区、学校等多方联合开展自救演练,并通过地方电视台、抖音短视频、新浪微博等大力宣传防灾救灾安全知识;另一方面,及时播报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涌现的人物事迹,如抗灾一线的共和国上将朱生岭;奋不顾身、英勇抗洪的00后;双脚被洪水久泡而烂的战士们等等,激发全社会的信心向上生长、力量向心凝聚。
第二,加强抢险救灾人员安全保护。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异常危险艰苦,各地应妥善做好抢险人员的安全保护、生活保障等工作,科学合理安排人员调度,及时安排轮休,落实医疗救护措施,切实保障防汛救灾人员安全。
第三,加强监管处罚。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于灾情期间大发国难财现象的监管惩处力度,市监、网监等相关部门要承担起监管主体责任,主动开展执法检查,采用日常监管、明察暗访、接受举报等多种形式的监管方式,对于违反行业行规的现象要予以严厉打击,如将其纳入征信名单、顶格处罚等,杜绝失德乱象违法行为,避免“一查即停、失查反弹”的恶性循环。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公众、媒体参与到社会共治当中,发挥社会力量,对政府监督进行补充。
第四,全力以赴打好防汛防灾“主动仗”。其一,加强综合监测预警工作。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其二,完善防御和应急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储备防汛物资、排查安全隐患、修复加固堤防、开展防汛演练等,确保安全度汛;其三,加速灾后重建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全力引导大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暴雨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无情”与“有情”的对抗中,胜利必然属于上下一条心、灾难一起扛的我们。
身在华夏,我辈自豪!河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