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秒看全文,解决两个问题:
1 7.19日济南暴雨究竟有没有误报?
没有。
2 为什么公众会产生误报的误解?
降水时段、降水强度和雨后灾情与公众预期不符
---------想看完整答案的,Let’s go---------
惭愧,因为不在山东,所以对这次事件关注得有些晚,直到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几天,还是想从客观的角度给个答案。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首先科普三个概念:
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mm且小于100mm;
短时强降水:一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0mm;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
降水强度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而降雨量只能用数据来说明。
------铺垫完毕,说事情-------------------
简单回顾事情经过:
2016年7月18日15时,济南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如下:
政府响应,调整上下班时间: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去咨询了在济南工作的同学,聊天记录如下:
--------------以下是对事件分析-------------------
此次暴雨究竟有没有误报?
同学发给我的雨量图是这样的:
能够很清楚地看到7月19日9时~20日9时,这24小时内,市区降雨量达到54.4mm,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都达到50mm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00mm。
同时,我也查了micaps降水资料,截止至20日08时,济南周边24小时的降雨量是下面这样的(单位:mm):
然后我又去查了济南单站的三线图,降雨量是下面这样的:
柱状图应该都能看得懂,可以清楚地看到,截止至20日08h的降雨量,已经超过50mm,当然也可以看得到,在20日02h之前,降水量并不大,不足20mm,主要降水集中在02h~08h。
数据说完,例证完毕。其实上面三张降雨量图是同一个意思,即截止至20日08h,济南站24小时降雨量已经超过50mm,达到暴雨标准,对于济南气象台而言,此次预报正确,不存在误报之说。
那么究竟为什么公众会产生误报的误解?
认真看聊天记录的朋友应该已经懂了,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误报,主要有三个原因:
(1)降水时段与公众预期不符。政府已经通知大家提前下班、推迟上班了,但事实上6点钟雨还没有下,甚至20日凌晨2点前下得都不大,降水时段集中在02~08h,这段时间人们多半处于睡眠状态,待出门上班了,雨又不大了;
(2) 降水强度与公众预期不符。在大众的印象中,所谓暴雨,就是下得很猛的雨,其实在本文开头已经指出,这是降水强度,而暴雨是通过降雨量来划分的。这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夏天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猛然间来一阵雨,强度很大,但是十几分钟之后就停了,给人的印象上这雨来得很急很猛,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说“刚刚下暴雨了”,然而事实上是,有雨降水时间很多,有可能只下了十几毫米甚至是几毫米,一小时内不足20mm的降雨量,在气象上甚至连短时强降水都称不上,我们只能称之为中雨(24小时降水量10~25mm之间)或者小雨(24小时降水量不足10mm)。所以,你懂的,降水强度和降水量并没有必然联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考虑,那就是降水时间。你对降水强度的感觉并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暴雨的标准,只有降雨量才是标准;
(3)暴雨所产生的后果与公众预期不符。此次济南暴雨过程降水强度不大,雨势总体较为平缓,且前期政府已经有所防范,因而并没有致灾,没有出现公众预期中的交通瘫痪、积水齐膝的情况。
分析完毕,能够耐心看完全篇的人应该对这次事件有了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
最后补充一点,气象部门的责任是预报、预警、提醒公众防御,但具体怎样决策、怎么落实防御措施,那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只有服务职能。其他不做讨论。
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