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
和当时的经历者喝了二两,又和一个风水大师聊了一些八卦,给大家谈谈一些迷信和谣言吧?这东西怎么说呢?没那么绝对吧?不能说有吧?也不能说没有!大家全当看个乐呵!
首先是济南这边流传最广的谣言:
7.18当天,护城河水倒灌进银座,泉城广场水太大,拉不下来卷帘门,银座营业员也都全跑了,有人水性好,又熟知银座里面店面分布,进去摸了一批金子出来了,其他人受到鼓舞,感觉自己水性不比当事人差啊!纷纷进去了,银座经理怕资产流失,让几个工作人员合力把卷帘门手动拉了下来,然后把一批人关里面了。后来,随着河水上涨,都灌满了,进去的人都死里面了,传言在五个人左右。
还有一个可以证实的,就是由于当天雨水太大,有个老太太出门,被淹死在齐鲁医院东门那边的深沟,现在深沟没了,被填平了,然后冲到泉城广场去了。
另外就是关于泉城广场的迷信:
首先泉城广场是众多泉水汇集之地,本来阴气就很重,在建设之前是有风水大师看过的,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建了泉城广场的地标,看起来非常像三柱香,地下广场也是东高西低,长方形,像是棺材。西边就是济南惨案发生的地方。曾经有人在2008年之前预言说泉城广场风水是要出事的。
听大师说,济南的一些广场、地标建筑,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泉城广场、奥体、山大八角楼。济南市是典型的坐南朝北,山南水北,属于阴气比较重的城市,正常城市是山北水南,这样才有生气,才能聚集人气,发展起来,为此,济南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有了著名的大屌建筑物,其实,大家有时候也会忽略奥体旁边也有个差不多形状的建筑物,绿地的修长一些,重汽的粗壮一些,都是有讲究的。济南这种风水在周易来讲,属于反八字风水,为了平衡,济南道路的名称把经纬路都反过来了,就是为了平衡。东西(绿地和重汽)二个大屌楼就是为了聚集阳气,城市阴气重,利官不利财。所以,济南作为省会没毛病,当官的好地方,经商很难出巨富,大企业,反而下面的区县,阴阳平衡的地方,容易出大商人。
行了,先扯这么多吧?有机会在更新,
假装谢邀:
位于济南东部和南部的楼盘有句很流行的话,就是买房子买东不买西,买南不买北。那是因为济南东有鲁中山地,南有泰山山地,北边是黄河大坝(之前济南一直不背部发展的重要原因),西边虽是平地,但也略微高于市区,属于盆地地形,只有我现在居住的东北方向的小清河能够排水泄洪。独特的地形造就了济南泉城的美名,也是造成济南当时遇到特大暴雨不易排洪的客观事实。
济南是一座很平凡的城市,平凡到不懂得怎么去宣传自己,平凡到不懂得为自己辩解。在这件事上误解最大的应该就是护城河水倒灌,很多人造谣第二天人从银座一车车的往外拉。我问过周边的几个老人,可能会有一二个人的死伤,并没有网上宣传的那么夸张。水倒灌了没人去抢金银收拾,在哪种情况下,谁也不会把东西看的比命重要。而且,都在有组织的让客户从东门往外跑,不超过半小时就没人了。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视频。
我们再换个角度看看当时的济南!
听济南老人说:这次暴雨确实出现了死伤,但远远没有外界传的那么夸张,上面视频再往东就是二环东路了,由于位置和地形原因,出现了一些死伤情况,在七里堡桥洞下面好像出现了死者,说是由于水流太急,冲到这里的。
二更:
看看当时的具体报道:
灾后,更多遇难者的遗体陆续被发现,他们大多是被冲进急流深湖或触电身亡。也有部分死于车辆翻倒或被砸。有目击市民证实,市中心的大明湖和北面的小清河内曾捞起多具尸体,其中以天桥区和历下区死亡人数为多。
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和确认,济南市最后对外宣称此次特大暴雨共导致34人死亡,6人失踪和171人受伤。本报记者收集了一份27名死者名单,其中20人已经得到确认。当地政府已为每名遇难者家属送去2万元慰问金。
翻查济南的历史气象资料,济南在1949年后曾出现过两次重大水灾,一次在1962年,一次在1987年。而今年的“7·18”暴雨,无论最大降水量还是小清河的流量都远超20年前的水平,多项数据均创下济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值。济南将此次雨灾定性为“百年一遇”。
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在评价济南这次雨灾时认为,由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影响到整个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比如济南的强暴雨就是一个典型的极端个例。”
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外,脆弱的防洪系统,不甚高效的应急机制等都成为灾后外界广泛质疑的地方。
济南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认为,降雨过于集中、排水不畅是造成严重灾情的主要原因。济南市内主要的泄洪通道小清河排水能力仅为20年一遇,一旦降雨量过大,就会倒灌市区。
“济南的‘雨污合流’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山东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戴同霞说,“输水河道大量被棚盖,也是加剧了市区地面积水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济南老城区现在沿用的还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管线系统,一些主干道的管线口径基本为300毫米,离500毫米的标准还有相当距离。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建立统一的排水系统。
翻开7月18日中央气象台24小时暴雨落区预报,那一天中央气象台已经预测出山东半岛北部会有大暴雨,并指出“可能会引发一定范围的洪涝、城市内涝、人员伤亡和交通堵塞”等灾害。然而,济南方面并没有把这个信息带至普通民众,也没有教他们该如何避灾。
暴雨来临时,无人开启的护城河闸门,几近失控的求助电话等,都部分反映出这个城市危机应急系统的软肋。
推动济南“7·18”暴雨反思的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越来越多自发组织起来并参与讨论的网友。由水灾次日腾讯推出“寻找济南暴雨中的34名死难者”专题作为发轫,网友在各种网络空间发表亲历济南暴雨的经过,并提供所知道的遇难者资料。个别网友还通过个人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发起一些网上悼念活动。其中一些还走到网下,如泉城广场的烛光悼念仪式和某车友会的黄丝带行动。
8月7日,两名济南“7·18”暴雨遇难者的家中来了3位北京客人,他们是民间法律公益团体“公盟”的律师。两名死者家属已向“公盟”提出法律援助请求,认为济南市政府在这次暴雨中有相应的责任和过错,应该给予遇难者家属合适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