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瑜荞
编辑 | 江瑜荞
《八角笼中》自上映以来,热度都没下过,18 天都取得了19亿票房的骄人成绩。王宝强还说要资助这群大山里的小演员们一直到上大学。
六年前刚刚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王宝强备受争议,被嘲笑不适合当导演。
六年后,不仅得到了俞敏洪、刘德华、周星驰、甄子丹等各界大佬名人支持,甚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都在影院边看边抹泪,“金扫帚”奖创始人程青松为他站台。
人民网还专门点名表扬。
这无疑是狠狠打了看不起他的那些人的脸。殊不知,42岁的王宝强已悄然成为顶流。那么,他凭的啥?
然而,最近笔者才恍然发现,这部电影不算什么,在了解到这部片的由来,王宝强在幕后的“所作所为”,才真正看清了他,他凭啥?
原来他才不是“傻根”,更不是老实人,而是绝对的“狠人”,狠到“可怕”,光脚的真的不怕穿鞋的!
一个“仇”记六年
熟悉王宝强的都了解,从出道以来就一直是个老实人形象,“傻根”既成就了他,也伴随了他很多年。
傻呗,生活中傻,荧幕里也傻。不傻怎么被媳妇马蓉绿的那么彻底,快成全网最惨男星了。然而,这怪他么,怪只怪社会某些人太复杂,心太险恶。
不说明星了,任何男士对这种“侮辱性极强”的作为都很难忍受的了的。
就像电影里被最爱最亲的人背叛的时候,那种心情,王宝强用向腾辉这个角色演出来了。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宝强并没有被家庭的破碎击倒,反而种种作为展现出了真男人的格局。不有网友爆料说,王宝强还大方给前妻的亲戚找工作。如果是真的,那宝强值得一个大大的赞。
而这里要说的不是关于他恩怨情仇的“仇”,是他和所有影迷的“仇”。
和影迷哪来的“仇”?什么样的“仇”一记都六年?
都知道2016年时候,王宝强在走出家庭的纠纷之后,重新专注于事业,首次当导演执导并拍摄了《大闹天竺》,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这个影片并没有受到观众的认可,票房虽然凑到了7.5亿,但是受到了影迷的一度差评,豆瓣评分甚至低到3.8分。
这一个个的数据成功的为这部影片送上了2018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颁奖典礼,荣获“最令人失望电影”奖,王宝强则被评为“最令人失望导演”。真叫一个惨。
虽然人生第一把尝试当导演失败了,但是王宝强在颁奖典礼的举动却获得了好评。
通常获得最令人失望这类奖项的主角很少亲自到场的,而王宝强当时亲自到场领奖,并发表了感言。
在最近的时候,重新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依然被刺痛,再次表示当初自己准备不足,没有经验,让观众失望了。
而这个“仇”一记就是六年,六年中一刻都没有忘记这茬,砸锅卖铁就要把这“仇”给报了。
六年“梭哈”一个作品,誓把“仇”给报了
六年的时间就干报“仇”这一件事,而且是成与不成是未知的,我们都知道拍摄一部电影除了需要大量的资源,但最主要的还是投资。
在一次采访中,他还特别透露了,到《八角笼中》制作后期的时候他就已经没钱了,多亏了好兄弟陈思诚慷慨解囊为他出了剩下的钱,才最终把这部电影完成。
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又没有足量的投资,这么玩,不得不说王宝强是够“狠”的,狠的是对电影事业的执着,对爱他影迷的负责。
他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打不死”,这确实需要有勇气和魄力。
曾经执导《盲井》(王宝强第一次演男主角的电影)的李杨导演,这次也来客串这了部电影。这样评价了王宝强:
“20年前他是个孩子,但现在他不但长大成人,还第二次做自己的片子,挺支持他这样做,我是觉得他有一种不服的精神,这也是我当年看上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
如今,确实拿自己的成果让影迷们对他赞不绝口,六年了,这“仇”终于是报了。而他能翻身是那么容易的吗?肯定不是,看了幕后才发现,他这次是“脱胎换骨”了。
深入山区“三年”
有人问王宝强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王宝强说,别人说他不适合当演员,不适合当导演,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别人的话听进去。
这次他花了六年时间,就是为了给观众看到好的结果,他要求精益求精,“说服观众,才能说服我”是常挂嘴边的话。
为了拍这部片子,将近有三年时间,天天就待在四川那边生活,要了解这个故事曾经在哪儿,作品甚至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那些日子,仿佛整天都活在了这个故事中。
真实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基于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在细节上王宝强也力求做到真实。
不知道看过影片的网友注意到没,电影中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开过一个橙色的旧渣土车。
据王宝强透露,九几年的时候,他是亲身体验过这种车的。干脆就把这车搬到电影里。
敢不用一个流量明星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部片子是没有一个顶流明星的,最大的牌也就是王宝强自己了,再加个王迅,王迅可不算是人气非常高的演员。顶多有李晨、肖央,还有“大学校长”李杨导演,但是这些都是客串演员。
有知名演员还专门打电话问王宝强,为啥不用流量明星?
他用最真实也最朴实的行动作了解答。
看了幕后故事才知道,饰演成年马虎、苏木和苏木姐姐的都是新的青年演员。论表演经验可是跟李晨、肖央、刘桦等这些客串的老演员差远了。
而实际上这部成功的电影正是他们个个出色的表演集合而成的。
就拿受到观众一致好评的苏木姐姐,总共没有多少句台词,但是就有两段戏可圈可点。
一个是马虎、苏木小时候,向腾辉去他们家第一次见到苏木姐姐那段,从向腾辉一进门,苏木姐姐一连串喝水、拉背角、缓缓躺下的动作把要表达的剧情意思展现的淋漓尽致。
另一个是在不同时间段她的神情和状态贯穿了整部电影,观众通过她的一个状况就能侧面感受到马虎、苏木在不同时期的成长。
是他们本身就有这高的演技吗?
显然不是!
实际是王宝强一点点教出来的。
在演成年苏木因为拒绝屈服于俱乐部的非法要求,被一群俱乐部成员暴打,腿被踹断的戏份的时候,饰演成年苏木的青年演员史彭元一开始没有演出腿被踩断痛不欲生的真实感,王宝强就手把手教他,一定要疼到僵住才真实,不能持续叫喊,会显得太假。
果不其然,在悉心指导下,一把就过了。
演员张祎瞳在电影的结尾段演苏木姐姐看到弟弟吃了无数的苦终于实现自己梦想,站在比赛场上赢得掌声,激动得无以言表,泣不成声的镜头时候,刚步入演艺生涯的她原本是哭不出来的,把握不住这个情绪点,反复尝试都不能表演到位,最后怎么完成的?
就在王宝强亲自示范下,耐心指点下,完美呈现的。
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天赋,一个个经典镜头都是在用心的一遍遍付出和试验中演出来的。
在发布会上,大家才知道,剧中饰演向腾辉老家姐姐的演员,是王宝强的亲姐姐。
打小跟王宝强一起生活,相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最自然和真实的。
在向腾辉回老家看母亲这段戏里,向腾辉姐姐只演了两个镜头,全程没有说话,就这样一个快速走过向腾辉身边,瞥了一眼,不搭不理,已经把这段戏表达的味儿演足了。
演出了一个独自在农村老家照顾“老年痴呆”母亲的姐姐,对在外欠债离家多年,没时间看望母亲的弟弟的不满。
现实中不也是这样的么?
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中年的向腾辉回老家看望母亲这段,他进到母亲的房间时候,桌上摆的、墙上挂的全部都是王宝强小时候在少林寺练武和逐渐长大过程中的真实照片。
在拍摄过程中,这个现场布置好的时候,不经意间,王宝强瞥见了这些照片,还忍不住抹了把泪,回忆铺面而来,照片里都是自己的故事。
8岁时候坐绿皮车去少林寺学武术。
18岁为了电影梦,踏上北漂的路。
19岁时候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争取到第一个角色。
20岁凭借《天下无贼》傻根这个角色一夜成名。
细节满满,就主打一个真实。
然而,还有个更重磅的,戏里的小演员们居然都是山里找来的最天然的穷孩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宝强是怎样有勇气选择了他们,又是怎样把一群完全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穷孩子完成这部戏的,他们能拍的了吗?
大山里找来“一张白纸”的孩子演主角
这部电影里贯穿始终的就是这群孩子们,这部戏也就是演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看过这部电影的网友会发现,这群孩子小时候的戏份可是不短的,甚至可以说能占到整部影片时长的四分之一。
选他们这群完全没有一丝基础的孩子来演,无疑是需要导演非常非常大胆的。
那么他们是怎么被选中的呢?又是怎样训练拍摄的呢?那群小孩儿可不只是大山里出来没拍过电影这么简单,甚至很多我们寻常使用和接触到的东西都没见过。看了幕后故事,笔者已经提前帮你们认证了绝对比电影好哭。
在选角之初,王宝强是考量了很久的,电影开篇要出现这一群小孩儿是电影的灵魂之一。
为了找到跟剧本故事更贴合的演员,王宝强深入到大山里找角色,起初只是来看看,找找试试,结果当他亲眼目睹了大山里孩子的真实状况时候,受触动了。
山村里孩子看到陌生人来,眼神是茫然的。
小孩儿流着鼻涕。
有的趴在地上,感觉是没有出路。
看过之后王宝强坐在土坯房的石阶上思考了很长时间,作了这个大胆的决定,就他们了。
从1000个孩子里选出了几个,后来有人问他是怎么下决心的。
他是这样说,“一张白纸就已经足够打动人心。”
“这些小孩儿往那一站就足够生动了,希望他们从大山里走出来。”
“想让真正山村的孩子来出演电影。”
而有网友就好奇,这些孩子有啥特殊,城市里那么多见过世面的孩子不能挑出来吗?那不是更容易教吗?
这是一群啥样的孩子?
他们是接受采访时候话都说不囫囵的农村小毛孩儿。别说念台词了,电影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摄像机可能都是第一次见到。
他们是一群看到西瓜都特别稀罕的小孩儿。在王宝强刚结束了一场吃西瓜戏的时候,这群小演员徘徊在放着一堆西瓜的桌子旁,直勾勾地看着西瓜,流口水,又偷偷擦掉,想吃而又担心影响拍戏,还是走开了,走没多远,又回头看了一眼,吞了吞口水。
这一幕被站在一旁的王宝强看在眼里,看出来小孩子想吃又不好意思拿,便主动给他们一人分一块,孩子害羞不敢吃,宝强直接抱住喂嘴里,终于不害羞了,却仅仅是小口品尝。
一旁的工作人员看了,故意逗他问能不能分给我们吃,没想到孩子懂事的让人泪目,自己虽然小口吃却可以大方分享。
一场吃馒头戏只需要用到半个馒头,工作人员把一位小演员手中的馒头掰掉一半拿走,而坐对面的孩子看到,害怕把馒头掰了扔掉浪费,干脆抢先一口吃掉。
他们是一群多吃一块肉可能就开心一整天的孩子。在片场,王宝强看到孩子们的碗里都是土豆粉条,看不下去,立马给工作人员说给他们多加点肉。
工作人员一人碗里多加一勺牛肉,眼看着孩子开心的站起来,开始大口大口放心吃。
扭脸的功夫,却又发现,加了肉他们却不吃,夹起又放下,先吃素菜。
看到这一幕王宝强是难受的:“够你们吃,一会儿还有啊。”
“好!”
孩子们这才放心大口的吃起肉来。
多希望大家都是看不懂这段内容的人。山区的孩子把肉放在最后吃,因为舍不得,所以最好吃的总是留在最后......
他们是比很多职业演员都“敬业”的好演员。在一场演小时候的他们接受向腾辉收留后,给他们集中训练的一段戏的时候,有个小演员快速过平衡木,这段戏是没有保护设施的,真人上去跑,就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小演员中途脚滑硬生生摔到平衡木上,导演连续喊十次“停”,也“不听”,看着都疼,然而,他一抹鼻涕,硬是坚持也要把这段戏拍完。
他们是一群眼神里充满青涩纯真的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手机、Ipad,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游乐场,甚至看到城里来的衣帽整齐,皮肤白皙的孩子会害羞,眼神躲避的孩子们。
而这些都一一被王宝强看在眼里,也时刻无微不至的关心着他们的情绪。
同时,他也不断用鼓励式教育让孩子们鼓起勇气完成了每一个镜头。
山区的出身也反而成为他们的优势。
他们把这段第一次洗热水澡的快乐演绎的非常真实感人。
不用担心桶里的水变凉,享受地吹泡泡那种喜悦,只有在他们脸上能体现到位。
在主角马虎小时候有段戏里,让老演员王迅都自愧不如:“怎么演得过他们?”
但没人知道,马虎并不是在演戏,他表现的是真实的自己。
电影里马虎被向腾辉带的一帮人抓到之后,挣扎着喊:“我们没有爸妈!”这段其实是小演员马虎真实生活经历。
拍完这段,王宝强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却说:“这段戏拍的感觉就像我们家的事儿......”
现实中的马虎在小小年纪就没了妈妈,妈妈走的时候他才三个月大。
这样的经历不禁让人十分心疼。
而选择这些孩子一切的原由都来自于王宝强自身的经历。
最初李杨导演执导《盲井》的时候,就是因为王宝强身上那种真实,眼神中透露出的纯净、自然打动了李杨导演,也就是这个角色当时成就了王宝强。
最真实、最淳朴的就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比小演员更好哭的,当属“母亲一生的爱”了。
把“母亲一生的爱”搬了进来
医学永远无法解释的爱,忘掉了全世界却依然爱着你。这可能是这部戏中最为催泪的部分。
电影中,向腾辉上学时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格斗运动员,但是由于被别有用心的人暗地里做手脚,在比赛中误服了药品,遭学校开除。
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母亲,为了向腾辉不惜跟学校领导下跪,陪着笑脸,苦苦哀求,为他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
然而,最终结果无法改变,心疼且失望地望向孩子。
那种眼神和动作已经把什么都表达了:但凡能够改变结果,她一定会倾尽所有。
而因此事件伤心过度之后,变得痴呆。只记得为孩子操办生活费。
母亲再次出现的片段就到了向腾辉中年时候了。
因这么多年一直混的不好,在外欠债,已经很久没回家里看望母亲了。
再次回家的时候,进屋听到的是母亲嘴里不停地念叨:
“这里的娃娃出去不容易”
“我儿子去拿冠军去了,不回来了”
“家里的桑蓬卖了”
“地卖了”
“卖了的钱也不够他用啊”
“我儿子出息咯”
“可不能拖他的后退”
......
操劳一生,只想孩子走出大山。向腾辉又怎么憋的住泪,瞬间崩不住了。
短短几分钟的戏份,却包含了母亲一生的爱。
也正是那句话“人间没有天使,所以有了妈妈”。
王宝强在戏里加了这样一段无疑是给整部戏加了很大一个亮点和泪点。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一颗赤子之心20年不变
王宝强说,拍这部戏,他就是从这些淳朴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自己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出来,发展起来的。
所以,他能够感同身受。
他讲道,曾经拍摄《天下无贼》的时候,冯小刚导演看出来他当时没有经验,碰到演的不到位的时候就一直鼓励:“傻根演的的好......”
同时,他也特别感谢冯小刚导演的鼓励。
正是这些鼓励,助力他一步步坚持做好自己,成长到了今天。
如今面对这么多生疏的小演员们,他从心出发,也懂得鼓励新的演员。
拍戏的同时还不忘将新演员介绍给前辈认识,接受更多的指导。
多年来,善良始终如一,总是先为别人考虑。
在和费翔一起宣传影片接受采访时候,在镜头前没有介绍自己的电影,听工作人员的提议想要帮费翔宣传《封神第一部》,费翔瞬间明白了宝强的好意,表示感谢,示意暂时不要宣传。
这明显不是刻意的举动,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习惯。
强光照射15秒不眨眼看呆王迅
在电影的后半段有这样一段戏,王迅饰演的王凤开车载着向腾辉,这时的向腾辉心情相当失落,两个人就这样停在街头路边,向腾辉两眼黯然神伤看着前方,与他的心情相对应的是车外的繁华。
这时候路边有一队“变脸”街头艺人路过他们车旁表演,在他们表演过后,车的正前方照过来一个变脸的灯光,刚刚好照射在向腾辉脸上。
看幕后拍摄花絮,这个光是非常强的,然而为了展示出向腾辉当时心情有多低落,王宝强设计了这个镜头,强光带变脸闪烁大概持续15秒,通常在强光照射下人的眼睛是很直面且睁开的,更别说不眨眼。
而王宝强为了电影做到了,全程睁着眼睛一下没眨,旁边的王迅不禁投来佩服的目光。正是这没有台词,无声的15秒镜头,把向腾辉当时死灰一样的心情展现了出来。不得不说这个设计真高。
他敢拍这个真实故事,只因为人物原型的信任
在电影结尾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鸣谢恩波格斗对本片的支持”。
王宝强在谈到向腾辉人物原型是恩波格斗俱乐部创始人“恩波”的时候特别感动。拍摄这种真实故事是需要人物原型授权的,一开始决定要拍《八角笼中》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相信王宝强,不仅仅是大家不相信他能当导演,把这个片子演好,就连人物原型授权这个事都不相信他。
然而,在跟恩波沟通了这个事情之后,只有都曾经经历过艰难生活的恩波支持他。
王宝强就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把这部影片拍成,拍完。
如今,没有辜负信任,兑现了承诺。并且很好的把恩波的故事演绎了出来。
半夜到影院检查放映质量,两年长了一堆白头发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容易的,都是一点一滴的付出积累出来的。
电影首次放映的前一天晚上,王宝强半夜还跑到影院去检查放映的质量,检查画质、音效,自己坐在空无一人的影院认真、仔细的看,还说像高考查分一样紧张。
可不是嘛,设身处地的想想,高考是我们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节点,而这部砸锅卖铁打磨了六年的电影可不是就像他又一次高考。
这作品对于他来说,真就像六年怀胎生了个“孩子”一样。人生就没几个六年,他用六年时间沉淀,无非就是想换观众的一个认可。
在拍摄间隙,王宝强看到肖央的白头发,不由得也感触。
笑容中掺杂着无奈,自己理发时候看了看,
“这两年长出来了一堆白头发,这一路走过来,自己都40出头了,但重要的是,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
而大家还有所不知的,王宝强为了演这部电影的后半段中中年发福的向腾辉,从120斤增肥到150斤,走起路都显着晃悠悠的大肚腩。王迅还打趣说:“宝强这是为艺术增肥,我这是没减下来!”
作者观点
很多事情,大家可能都只看到风光、光鲜的一面。鲜少能知道成功者背后付出了什么?
王宝强这把赌赢了,当然用赌来说是不恰当的。
赢了的同时,又一个鲜活的励志故事出现了。
从“傻根”到爆火,到家庭失败,再到“最令人失望导演”,终于40多岁的王宝强脱胎换骨了,未来迎接他的必然是坦途。
这一次,他无疑成了多方面的赢家。
不仅票房收益可观,还赢得了各界名人的点赞。
莫言老师早早的就跑到影院去支持王宝强的电影。
“金扫帚”奖创始人在观影现场发言,给了很高的评价:“六年前给了宝强一个金扫帚,六年后宝强真正地逆袭......这是我今年看过的中国电影中的NO.1......”
久未露面的周星驰晒出照片为王宝强打Call。
著名企业家俞敏洪还专门跟王宝强进行了一次节目访谈,两人一见如故,眼里的欣赏快要溢出屏幕了。
曾在戏里有过合作的甄子丹也不忘百忙之中跑到片场来探班,还感叹宝强做导演不容易。
演过很多电视剧的郝蕾是第一次在影片首映中发言,声称就是为了“弟弟”宝强。之前两人在《我的弟弟叫顺溜》里演过姐弟。
刘德华、刘若英也专门为这部影片演唱主题曲等等,帮王宝强助阵。
中国UFC第一人李景亮、演员胡军、刘昊然、张子枫、跑男团等等都纷纷到首映现场支持。
多年未合作的徐峥、黄渤也来为宝强站台宣传。
当然,一个好汉三个帮,台前大家纷纷来支持,幕后自然也是少不了兄弟们的帮助,曾经一起从《士兵突击》结缘的陈思诚、李晨给了他不少帮助,陈思诚的支持是贯穿整个拍摄过程的,前边也说到,电影制作后期宝强的钱都是陈思诚支持的,而李晨则是换了一种方式,完全零片酬偷跑到剧组来客串,甚至帮助把能拍的都给拍了。
这一切的结果都是王宝强赢得的,也正是那句话说的“年轻时吃过的苦终将照亮前行的路
”,40多岁的王宝强称得上是成功的。
他也用实际行动表现了“让曾经不看好的你的人刮目相看,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我们期待王宝强的下一部作品!
#头条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