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地都在铆足了劲想抄淄博烧烤的作业,贵州榕江这个小县城却踢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波”。
一场乡村体育赛事——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不仅吸引万人围观,黄健翔、迈克尔·欧文等知名解说、足球明星接连打call,韩乔生更是亲临现场解说;同时霸榜全网热搜,线上超20亿浏览量,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超”。
村寨里的草根赛事,是怎么成为全国顶流的?
为什么是“村超”出了圈?而不是贵州烧烤?
和淄博一样,“因地制宜,从0到1”真的很重要。
“村超”的0-1:
体育基因+草根属性
淄博烧烤火了之后,一个沿海城市政府的朋友问我他们当地可不可以也借鉴参考这样的模式。
我说当然可以,但整个城市的文旅营销核心并不是营销,营销只是辅助,核心是——政府要先把基础从0到1搭建好。
淄博烧烤是淄博官方一直在推的城市美食名片,当地有完整的烧烤产业链,政府主动作为,宏观调控,当巨大的流量涌入时,整个城市才能很好地承接消化。
对于榕江县来说,不仅拥有体操这个响亮的体育名片,足球运动在榕江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榕江30多万人口中,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足球竞技水平也比较高。特别是在榕江车江三宝侗寨,所有行政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有丰富的乡村足球赛事举办经验和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
虽然2020年才脱贫摘帽,但并不妨碍当地人对足球的热爱,这是“村超”的“人和”。
2021年,榕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近两年榕江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投入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整个县城建有14个标准足球场,且全部对外免费开放。
而且当地政府为了激发群众踢球的积极性,只包了服务和引导,“村超”赛事从规则、到赛程全部由足协牵头,村民自己说了算;同时还积极发展新媒体产业,对返乡创业青年进行拍摄、直播等技能培训,在举办“村超”的时候,他们就是一手的宣传渠道。
“村超”参赛球员以村民为主,卖猪肉的、打零工的、老师、学生、公务员……各行各业都有,每人交个20块就能报名参与;奖品也很接地气,猪脚、本地小黄牛、本地猪、小香羊、本地鹅……虽然不是什么大额奖金,但还是有很多在外地的村民赶回来参与,对足球的热爱十分纯粹。
积极扶持,不过分干预,保留草根属性,这是“村超”的“地利”。
地利和人和已俱备,“村超”距离出圈只差一个营销的天时了。
去年7月,与榕江为“同州兄弟”的台盘村,因“村BA”而爆火,给了榕江一定的经验参考和启示。
今年1月,榕江就举办了一场“2023年贵州榕江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当时也有媒体跟进报道,虽然并没有出圈,也没有形成“村超”标签,但也给当地旅游带来了明显的增长。
随着今年3月“村BA”再度爆火,榕江决定,干票大的。
互联网出圈:
全域流量+反差萌
现在互联网什么最容易出圈?——反差。
社交网络上的话题都是基于反差冲突,越是这样就越能形成流量。
“村超”就正好具备这种反差特质。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县城乡寨里普遍应该是运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普通村民的技术甚至可能连业余都算不上。
然而榕江有那么多个标准足球场,村民们踢球水平也比较高,再加上网友调侃和国足的对比,构成了多重的反差要素。
但没有更多的流量,怎么让更多人看到这种反差?
脱贫摘帽之后,榕江需要靠“村超”出圈,振兴乡村,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而疫情之后,贵州也需要一个和“淄博烧烤”一样的典型标杆,来拉动消费。
于是这一次,官方爸爸给“村超”安排了超大排面,不仅有新华社、人民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还邀请了体育界大咖前来助阵,这个量级已经不是一般营销能做到的了。
媒体全平台跟进,同时在微博、抖音等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主打#贵州村超 的话题词,搭建多个热点话题矩阵,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热搜。
为什么说营销只是辅助?因为前期的基础都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基因优势。而这些营销策略虽然有模型,但又是极难复制的。
所以其他省要做的不是第二个淄博烧烤,也做不了第二个村超,而是要找到自己带有反差要素的独特标签作为突破口,一举打爆后,接下来才是带动文旅,这才是正确的思路,而不是为了推旅游而推旅游,简单的复制和形式主义都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形式不是最重要的,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距离“村超”爆火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但热搜仍未停息。除了足球本身,榕江本地美食,以及吹芦笙、民族服装走秀等民俗文化表演也引起了关注,越来越多外地网友奔赴榕江,目的早已不止“村超”。
贵州终于拥有了第一个爆款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