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1雯游戏解说
编辑|1雯游戏解说
“跳伞成自杀?阿三哥演习却成了笑话!”
原本是为了宣扬军队给自己长脸,可谁知安全伞一个也打不开。士兵成了“饺子”,砸向了各方。
那么,究竟是谁该为这场惨剧负责?
一、意外无处不在
2013年3月11日,印度某靶场上,一场本该惊艳众人的伞兵跳伞表演,却因意外变成了一场悲剧。
当天,印军第9伞兵突击队派出33名伞兵,在数百名来自各界的观众面前进行跳伞表演。表演按计划进行,33名伞兵一个接一个从300米高空跃下,并在100米高度打开降落伞安全着陆。
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降落伞都没有成功打开!
原本好好的表演,却因为意外变成了一场悲剧。
这起跳伞意外震惊了印度国内外,要知道作为印度军中的精锐部队,伞兵们素有“铁人”之称,训练有素,执行过无数次类似的训练跳伞。
怎么会因为一次准备多日的演习,而丧命于此呢?
有分析指出,这批伞兵使用的价值上万美元的降落伞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导致集体打开失败。
据了解,这批降落伞从一家享誉盛名的美国供应商进口,在绝大数人的眼里,价格昂贵也意味着质量可靠,而这次集体故障引发了对该公司产品质量的质疑。
不过,该公司方面表示,任何产品都难免出现偶发故障,这可能只是运气不好。好家伙,几十条人命在你口中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运气不好,如此言论还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
可除此之外,在此之前,其国内就曾多次爆出军用装备质量不过关的丑闻。比如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的国产作战降落伞,以及频繁出现故障的低劣伞包。
可见,这不仅仅是某个供应商的锅,而是整个军方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系统性问题。
除了装备质量本身,防腐处理和定期维护对保证降落伞性能也至关重要,国内潮湿高温的气候对伞具的使用寿命有着巨大影响。
可单纯依靠优质装备还不够,严格的训练也是确保伞兵安全的关键。据报道,这些伞兵都经过了充分训练,可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这表明,他们的训练内容可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没有覆盖这类极端情况。
而这场悲剧背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局对伞兵家属的待遇。不少家属指责军方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通知家属,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
他们渴望得到公正的调查结果和合理的赔偿,但迟迟等不到。这无疑加剧了伞兵家属的痛苦,也削弱了民众对军方的信任。
二、悲剧的背后
毫不夸张的说,这起悲剧对印度军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要知道其伞兵一直是印军的优秀部队和明星单位,深受国内人民的喜爱,但这一次的失误使其在国内的声望大幅度的下降。
其实在1971年对巴战争中,伞兵突袭摧毁了巴军多门大炮,为印军取得重大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1988年马尔代夫政变时,执行营救行动,更是圆满完成任务。在国内平息暴乱时,他们也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次行动中,伞兵以敢死精神和非凡本领赢得“铁人”美誉。这次意外事故无疑是对印度伞兵形象的一个巨大打击,也暴露出印军在装备采购和选拔训练方面的问题。
正如我们上文中所说的那样,这次失败可能会动摇国人及国际社会对印度伞兵和印军的信心。
面对舆论压力和内部反思,印军方面表示,将对此事仔细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悲剧再次发生。同时将全面检讨训练标准,严格控制装备质量,以确保军人生命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重塑人们对印度军队的信心与尊重。
这起悲剧无疑给其军队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强大军队,它必须从这次失败中汲取教训,使印度伞兵重生,以更加坚实的实力守卫国家安全。
作为旁观国家,我们相信经过这次反思,其会不断反思,从而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产生。
事实上,印度陆军的伞兵部队拥有悠久的历史,称得上是全球最早的伞兵部队之一。
早在二战期间的1941年,对方便成立了第50和第44两个伞兵旅。到了1944年,一个完整空降师便被其成功的组建而成。
从某种角度上,这也充分展现了印度对伞兵作战重视程度。而时至今日,印度陆军伞兵部队的主力仍然是第50和第51两个伞兵旅。
每个旅下面又有5个伞兵营,实力非常强大。除此之外,印度还专门组建了4个规模较小的独立伞兵突击营,负责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我们承认其空军力量有所进步,但你不得不承认的,那场因为表演,却导致几十名军人和一名无辜平民死亡的事实已经发生。
无论其怎么发展,这都是抹不去的耻辱。比起因为一场意外,造成悲剧让世界看了笑话的印方,我国空军却因为一场救援行动,至今还在被人津津乐道。
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08年5月12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发生在了汶川这篇土地上。一时间,房屋倒塌,河水漫灌,原本美丽的大地狼藉一片。
根据气象厅的资料显示,这场震源头影响到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场意外的灾难,让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而来。
在地震发生的13分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十万人民子弟兵毫无怨言的奔赴在现场,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救灾工作。
然而,与外界失去联系的重灾区茂县,交通、通信全面瘫痪。这也导致了许多救援机器无法运入。为了尽快掌握灾情和打开贯通生命的通道,15名空降兵接受了一次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三无”条件下进行高空伞降。
什么是“三无”呢?这意味着空降队伍面临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更没有气象资料的极端情况。
相比起二战时期盟军精心策划的诺曼底登陆,这无疑是一次充满未知数和极高风险的行动。然而,时间就是生命,灾区百姓的安危第一,咱们的兵没有退缩,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
就这样15名空降兵从5000米高空跃下,开始了人类空降史上第一个“三无”高空伞降。
由于缺乏地面引导,降落伞被迫在距离地面3500米处打开。如此低空跳伞,要求的又有何止是伞兵们的技术,余震频频之下,考验的还有他们的“运气。”
更令人揪心的是,空降兵总队长李振波和另一名队员的主降落伞发生故障无法打开,他们只能依靠备用伞完成降落。不过好在15人全员安全落地,但同时他们因为地面的障碍物,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可此时成功降落的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查看自己的伤势。这些士兵第一时间开始侦察灾情,并成功开辟了六个机场,引导后续航空救援力量的运输和空投。
在接下来的七天七夜里,这支15人小队奔波在重灾区,与时间赛跑,最终成功打通了茂县同外界的联系,开创了运送救援物资的生命通道。
正是有了他们不顾生死、顽强拼搏的先头部队,十多万救援力量才得以汇聚灾区,将近十万群众才得以脱离绝境。
在这15名创造奇迹的空降兵里,年龄最大48岁,最小仅仅23岁。
他们舍生忘死、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救援画面,那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救援细节,也成为中国人民内心最美好的记忆。
事实上,作为伞兵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三无情况下进行跳伞的代价。可面对生死,却无一人犹豫。
凭借着对人民的爱,对国家的忠诚创造出了一个奇迹。他们,无愧于英雄这两个字眼。而那场救援行动已经成为中国军队争分夺秒救灾的经典案例。
它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彰显了中华民族“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也将我国完整的空军技术,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前。
这支空降先遣队的故事永远震撼人心,激励后人。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中国军人必将挺身而出,誓死捍卫每一个生命。
或许对于国外那些政客来讲,这是一件很奇怪的现象。因为在他们看来,在那种情况下,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可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奇妙,他们永远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四、笔者认为
一个因为伞兵成为世界“笑料”,一个因为“盲跳”震惊世人。不得不说,中印这两跳,深深的被记了下来。
可或许正是因为我国的优秀对比,落了对方的面子,印军开始越发的针对我们。五路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想来比比。
对于对方“跳梁小丑”的行为,我们也是笑笑不说话。毕竟,懂的人都懂。但我们依旧对那次惨烈事故抱有深刻同情,毕竟那些士兵是无辜的。
希望印方有时间来与我们纠缠,不如好好的检查一下质量问题,别让自己的士兵最终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