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对所谓的强迫念头不予理会是顺其自然,反复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的事情上是为所当为。
注意“所谓的强迫念头”,言下之意:不把自己的念头当病态看待,并当异己排斥,它与普通念头也没什么不同,只是程度强烈一点而已。如此平淡地看待,利于我们心甘情愿地顺其自然。
强迫观念中的顺其自然不是指顺着念头“想下去”,而是“不要去想了”。
强迫行为中的顺其自然是指阻断强迫行为,让那种不安的不爽的感受充分呈现,重复强迫行为,则是在消除不安感受,不是顺其自然了。
一般地,对别人的缺点不予理会是顺其自然,对优点则多加学习和关注是为所当为。
不想不该想的,是顺其自然;想该想的,是为所当为。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需智慧把握。
接纳,通俗地说,就是接受,接受了,更容易做到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通俗地说,就是不管它,不理会。
“为所当为”时,就在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很简单,只是我们执着心重,不太愿意顺其自然,这是感觉做起来很难的原因之一。
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还需当事人有严于律己的自我控制力。
与其花太多时间研究本来也简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如好好提升自我控制力。
花太多时间研究森田疗法,琢磨各种概念,以致没有把精力主要用在已经很糟糕的学习工作生活上,或许本身也是违背顺其自然的,还有逃避现实生活的倾向。
二、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意思是:顺应世间万物,做应该做的事?
顺其自然,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其结果自然就正确。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最根本的规律就是因果定律,唯一不变的就是因果定律,所以佛教才有这么一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顺其自然,不是哪家的专利,佛教普贤菩萨十大愿就有一愿:恒顺众生,这里的众生不仅指十法界的有情众生,也指无情众生,广义的众生定义为:众缘合和而生,也就是万事万物。因此恒顺众生也就是顺其自然!佛祖饲肉喂鹰、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都是遵循因果定律,都是在修成佛的因,都是为了证成佛之果。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仁者无敌,行者无疆。
南无阿弥陀佛
三、刚过易折,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归于刚硬则容易被折断,凡是顺其自然,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四、为什么人要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这是指的一种态度,以平和自然的态度面对一切,这样生活过的平和快乐,没有那么多欲望,烦恼就少,但是该做的必须做,这是责任担当。
五、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以下为摘录:
1.顺其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应当做的为目的去行动。
2.比如下雨时撑伞,停车回家上床,好简单,但有些人是上了床脑子还在开车,下大雨偏要光膀子祼跑。不是在卡在过去就是烦恼未来,完全看不到此时此刻的势,看到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3.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尽量做好,控制自己的欲望,在正确的认知情绪情感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再人为的干预和控制,接纳允许他们的存在,并慢慢淡化
4.能做的该做的尽力做好。你改变不了的就接受它。
5.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6.就是爱咋咋地
7.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自然:当你遇到不熟悉的人,就会害羞;当你惹父母生气了,心里就会愧疚;当你与别人吵架了,心里就会烦躁。自然就是指的,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状态。有开心,有烦恼,有尴尬,有不安等等,在你生活中出现的这些心理状态,都是自然而然的。那么,什么是不顺其自然呢?当你害羞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怎么会害羞呢,害羞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我以后一定不能害羞;当你因为与人吵架而烦躁的时候,你若觉得我不该烦恼,即使吵架我也要保持稳定的心情;当你因为某些事情对父母有些愧疚不安的时候,你若想着,我的父母是最亲近的人,不必不安,自己怎么会不安呢,这样反而晓得生疏,真不好;以上这些情况就是不顺其自然,试图把本来正常的情感去消除掉,这就不是顺其自然。那什么是顺其自然呢,那就显而易见了,自己出现什么情绪,那就是什么情绪,接受他们,不要想着去消除它们,那就是顺其自然。那么如何做到呢?如果从自己的企图消除它们的恶智中离开呢?首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做完了之后如果出现了不安的感觉,不要试图去思考它,消除它,继续自己生活,该做什么做什么,做完了别想。
点评:我所理解的这八个字就是“接受,该干嘛干嘛”。有时候太用力了,会有很大的反噬作用,而“接受”的态度呢,有一种吊儿郎当的洒脱劲儿……
六、我理解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对于有社交恐惧的人来说,森田疗法倡导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被视作圣经一般的口诀,但是又有多少患者能够把这两句话理解清楚,搞明白呢?
“顺其自然”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首先,“顺”是顺应,有一种顺势而为的感觉,不去对抗的意思,顺流而下总比逆流而上来的要简单;“其”是代词,指代的是症状,以及你的负面情绪;“自然”就是保持原样,不要去动它,不要多做出任何的行为。
所以“顺其自然”整句话可以翻译为:把症状以及负面情绪的产生当做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来了就来了。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产生症状就是一种自然,而对于没有症状的人,不产生症状就是一种自然,每个人的自然是不一样的。总得来说,既然能够出现,那么这就是一种自然,不管你是出现症状,或者是不出现症状,这都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存在即有理,有理即安心的状态。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会感冒,当我们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咳嗽,头痛。那么基本上我们都是顺其自然的,当我们症状产生的时候就相当于感冒时候会流鼻涕,我们把症状当做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以内心没有冲突。我们就当做简单地去擦鼻涕,对于我们来说,有的只是生理上的难受罢了,心理上的痛苦微乎其微,这就是一种顺其自然。
社恐跟感冒的区别在于,感冒是生理上的,而社恐是心理上的。我们有处理感冒的经验,但是我们没有处理社恐的经验。正因为我们没有与社恐和平共处社恐的经验,所以当症状产生的时候我们特别的痛苦。假设你没有感冒的经验,别人也不告诉你这是感冒,那么当你无缘无故流鼻涕打喷嚏时,难道你就不会害怕吗?
从本质上来讲,社恐的症状与感冒症状无异,只是从表现上来讲我们看不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罢了。
其实“顺其自然”背后隐藏着佛教的因果关系。我们凭什么要顺其自然呢?我们为什么要顺其自然?虽然知道了顺其自然的含义,但是内心并不甘心啊,就好像我们知道这个女孩子就是跟我分手了,我是知道要去接受意见分手的事实,我是需要去把产生的糟糕的情绪当做是一种自然,但是我不甘心,我们总是想知道为什么这女孩子要跟我分手。
所以,顺其自然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这就是因果关系。所有的症状产生并非空穴来风,症状的存在并非坏事。所有心理症状的表现都是一种防御,也就是对你心理系统的保护。就好像感冒的出现是对你身体的保护,它是在提醒你,应该去杀灭病毒了。如果没有感冒这种症状的产生,那么当你身体已经完全不行了才提醒你,估计你就面临着死亡了。所以感冒这种症状的产生就是为了对你进行保护。
那么,如何解释症状是对你的一种保护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这么一个人,他的问题就是一旦跟被人稍微起一点冲突就会非常害怕地保护自己,担心自己被揍,所以他跟别人相处总是小心翼翼,而这种表现就是一种症状。这种跟别人相处小心翼翼的症状是来自于,他小的时候动不动就容易被他爸爸揍一顿,因为他爸爸是一个酒鬼,只要一喝酒就会狠狠打他一顿,所以他在家里就小心翼翼的活着,担心被揍,而这种小心翼翼的症状就是这么产生了。虽然“小心翼翼”让你活着很痛苦,但是他却是让你从小能够安心活着的保障,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所以从因果角度来看,你产生症状就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因为你有着这样的一个过去,才有了相应的现在。有了这个作为铺垫,那么你不甘心就会减少很多,也就是可以增加对自己症状的接纳程度。
只要你能够很好的顺其自然,那么就能够很好的跟症状相处,能够很好的跟症状相处那就意味着症状不再对你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而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治疗。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为所当为”。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的意思;“所”这边可以理解为代词“我”;而“当”是应当,应该的意思;第二个“为”是代词,指代“事情”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于我们社恐的人来说,打招呼,社交,吃饭,等等都是“事情”。
这句话总的意思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而这里的“应该做”是不受任何情绪、症状的限制,只要这个事情你应该去做,那么就算你现在的状态是多么的糟糕,那么你也去做。对于一个有社恐的人来说,打招呼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当你在路上遇到你觉得应该去打招呼的人,那么再紧张不安你都得去打招呼。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该怎么去判断,这个事情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其实很简单,问问你自己,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做?不做是否会让你变得为难?或者不符合你当下的想法呢?我们需要排除恐惧感去判断,不以恐惧感为判断标准,只以你当下的需求以及愿望为基础。
所以综合以上内容对“为所当为”’的解释,结合“顺其自然”就构成了“森田疗法”的核心内容了。
森田疗法虽然能够帮助你缓解甚至解决你的社恐问题,但是自己操作起来确实有很多的难度与误区,这些也是很多有社恐的网友反馈的问题,这就是自己操作森田疗法困难的地方,也就是很多网友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而并不是此疗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