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贾宝玉的人物性格,品质?
人物分析:宝玉自幼天资聪颖,他给大观园所题之额受到父亲的频频赞许,为晴雯写所写《芙蓉女儿诔》更是一绝。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另一方面,贾宝玉自认为见识高明,对于《四书》之类的“圣贤书”他却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他厌恶世间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国贼禄鬼”;他更是嘲笑道学所称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沽名钓誉”。
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不少人给宝玉敲响了警钟。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之托特劝其投身于仕宦经济之道,秦钟临终前更是向宝玉自白懊悔年少轻狂,劝其立志功名。宝玉却并没有把这些劝告放在心上,到了最后家族败落却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当年珍爱的女儿们各奔东西,就连元春封妃也成了家族最后的盛景。恰如作者年少富贵,却落得了落魄凄惨的结局,最终只能默默回忆少时那些闺中女儿们的才情。作者借宝玉的一生,以后人的口吻道尽了作者的一个“悔”字。
拓展资料:
1、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作者尚有较大争议,自述写作目的是为平生所见奇女子扬名立传。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是什么?
贾宝玉形象与性格
他相貌出众,不以世俗标准为生活准则。他出场时,小说曾以林黛玉的视角描写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他曾说“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讨厌男人,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没有善恶美丑的划分。
角色生平
仙界来历
女娲补天之时,炼成补天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剩一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得换人形,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对绛珠仙草(林黛玉前世,属木)施以甘露之惠,相互许下木石前盟(神瑛侍者属石,推知他的前世为神瑛仙石 )。
后因凡心偶炽,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幻化为通灵宝玉(形),其真身即转世为贾宝玉(质)。待劫终之日,人与玉“形质归一”,变回青埂峰下那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女娲剩一石,上面编述有《石头记》原稿,静候有缘人空空道人抄去问世传奇。
此处甲戌本等脂本出现重大异文:剩一石既没有化身为神瑛侍者,也没有转世为贾宝玉,而是单单幻化为通灵宝玉;贾宝玉仅仅是神瑛侍者转世,与剩一石互不相干;待劫终之日,通灵宝玉变回空空道人见到的那块剩一石,贾宝玉则不知所踪。
衔玉而诞
神瑛侍者转世为人,生在京城荣国府贾府中。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来,就取名叫作贾宝玉。万人皆以为奇异,说他来历不小,他的祖母贾母更是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不喜悦。独有贾母还是命根一样。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四大家族之一。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贾宝玉的长姊元春晋封贵妃,元宵省亲被秦可卿称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所以薛宝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富贵闲人”。
幼年情事
贾宝玉自幼因贾母疼爱,原是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与林黛玉同处贾母房中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亲密熟惯些。他待丫鬟们如养花般细心体贴,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绛芸轩,自号绛洞花主(一作绛洞花王)。
一次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阅金陵十二钗判册,赏《红楼梦仙曲》,聆“意淫”之训,与秦可卿梦魂温存。幼年贾宝玉与秦可卿弟弟秦钟同入贾府义学。秦可卿去世,贾宝玉急火攻心,直喷出一口血来。秦可卿出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获赠蕶苓香念珠一串。秦钟夭逝,贾宝玉忧戚不尽。
贾宝玉挨打
大观园工程既竣,贾宝玉奉父亲贾政之命题对额,初露才华。元春省亲后,贾宝玉同姐妹们入住大观园。春日,宝黛共读《西厢记》,相约葬花。贾宝玉与凤姐中了马道婆魇术,一僧一道为通灵宝玉除邪,养了三十三天方愈。
四月二十六日,贾宝玉在冯紫英家初识蒋玉函,获赠茜香罗。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贾宝玉同薛宝钗的一样,宝黛生疑。五月初,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宝黛因此大吵一场,贾宝玉砸玉,林黛玉剪坏了往日亲手做的穿玉的穗子。事后贾宝玉赔礼道歉,被薛宝钗讽为“负荆请罪”。在听唱《葬花吟》和史湘云劝学风波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两番诉肺腑,二玉爱情开始觉醒。
端午节后,贾环诬称“贾宝玉调戏金钏儿致其被撵投井”,忠顺王府查问贾宝玉“藏匿蒋玉函”之罪,两案并发,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薛宝钗送来了治棒疮的丸药。林黛玉两个眼睛哭的桃儿一般,贾宝玉托晴雯带给她两条旧帕传情。莺儿给贾宝玉打梅花络,薛宝钗忽叫打玉络,又用金线配搭,隐喻金玉姻缘。薛宝钗在贾宝玉床边绣鸳鸯,忽见他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对前日挨打事件做一收束。因在梨香院亲睹贾蔷、龄官恩爱情景,贾宝玉情定林黛玉。
好事多魔
仲秋,探春建海棠诗社,贾宝玉在诗社里别号怡红公子,与姐妹们作海棠诗、菊花诗。听刘姥姥讲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的故事,贾宝玉派小厮焙茗出城寻找若玉庙。栊翠庵品茶,妙玉取中贾宝玉是个些微有知识的。凤姐生日泼醋,平儿挨打,贾宝玉领她到怡红院理妆。鸳鸯抗婚,贾宝玉与袭人、平儿一起替她分忧解难。赖大家设宴,贾宝玉与柳湘莲话旧,追忆秦钟。初雪,芦雪亭联诗,贾宝玉落第被李纨罚去访妙玉乞红梅。晴雯病补雀金裘,贾宝玉细心照顾。
翌年孟春,江南甄夫人来访,贾宝玉梦见甄宝玉。因忧虑林黛玉终身大事,丫鬟紫鹃以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致其急痛迷心。清明时节,贾宝玉病愈。四月二十六日,红香圃设午宴,香菱斗草时弄脏了石榴裙,贾宝玉让袭人找来一件裙子给她换上。怡红院夜宴,贾宝玉与姐妹们开怀畅饮。次日,贾宝玉与邢岫烟论道,回赠妙玉字帖。自秋及冬,贾宝玉感伤二尤悲剧,弄得神色若痴,语言常乱。
又是一年仲秋,贾宝玉历经抄检大观园诸事,作《芙蓉女儿诔》《紫菱洲歌》寄托忧思。薛蟠新娶夏金桂,贾宝玉为香菱命运担忧。因这些羞辱惊恐悲凄,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养病四个月。听闻夏金桂用计迫害香菱,贾宝玉特往天齐庙求疗妒方。
大故迭起
贾宝玉两番入家塾。林黛玉梦魇的同时,贾宝玉也梦魇,一叠连声嚷心疼,只说好像刀子割了去的似的。元春染疾,再问金玉缘。通灵宝玉夜放红光,喜信发动。北静王仿制通灵宝玉相送。宝黛谈禅,贾宝玉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蒋玉函回京演出,贾宝玉赞其“极是情种”。
怡红院海棠反季节开花,通灵宝玉丢失。妙玉扶乩云“入我门来一笑逢”,探春解曰:“若是仙家的门,便难入了。”外头闲人送来赝品假玉,致贾宝玉疯癫。因贾元春薨逝、王子腾被药死、贾政赴任在即,贾母、王夫人只得采纳凤姐掉包计,成全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姻缘。
掉包计实施前,凤姐故意试探,贾宝玉道:“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傻大姐泄密,宝黛最后一次谈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金玉成婚当天,林黛玉泪尽而逝。婚后,贾宝玉到潇湘馆哭灵。探春远嫁,贾宝玉感离情。
元宵节,贾府获罪抄家。宝钗生日,贾宝玉往潇湘馆悼念林黛玉。贾母病危,临死前传汉玉玦与贾宝玉。闻得妙玉被劫,贾宝玉悲伤叹惋。
悬崖撒手
甄宝玉见面谈仕途经济,令贾宝玉失望。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引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系太虚幻境变形),重阅金陵十二钗判册,领悟三世情缘。
宝钗借“赤子之心”之词含功名讽谏之意,贾宝玉醒悟“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于是用心攻书,如期赶考。进场前跪别王夫人,揖别李纨,话别宝钗。出场后失踪,外头喜报中第七名举人。常州毗陵驿,贾宝玉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拜别贾政,临去作歌云“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贾政回京启奏,圣上给贾宝玉赏了个文妙真人的道号。甄士隐说“宝玉,即‘宝玉’也”,尘缘已满,仍是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形质归一。
遗腹子贾桂,与李纨之子贾兰合为兰桂齐芳。
扩展资料: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角,与江南甄家甄宝玉同名同形,作者以“甄”、“贾”之姓暗喻“真”、“假”。为荣国府二老爷贾政和王夫人所生的二子,出场时其兄贾珠已死,故为贾政唯一嫡亲儿子。他有一同父同母的大姐贾元春贵为妃,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和妹妹贾探春,均为赵姨娘所生。贾府中下人称其宝二爷,在大观园诗社中又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情榜评为‘情不情’。
《红楼梦》,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别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故事是从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石头讲起,因此又名《石头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数问题有两说:据脂砚斋批语,应少于114回;而据高鹗、程伟元的版本,为百二十回。后来高鹗、程伟元取得后40回稿,并整理印行,即为目前较通行的120回全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宝玉
三、《红楼梦》贾宝玉性格特点及事件是什么?
贾宝玉性格特点及事件是:
第一,贾宝玉叛逆,不喜欢读书,讨厌功名利禄。
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相爱,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第二,贾宝玉尊重、热爱、崇拜、同情女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他的女性崇拜按照警幻仙姑的说法是“意淫”。贾宝玉对闺阁少女的疼惜是一种超越了性欲的体贴。是贾宝玉对那些饱受歧视和欺凌的少女的关心照顾。
贾宝玉生活:
贾宝玉的日常,不是在哄哭红了眼睛的林妹妹,就是看呆了有一双酥臂的宝姐姐,再不就是为香菱情解石榴裙,服侍平儿对镜理红妆……他的目光所及,皆是女子之乐女子之美。她对每一个女孩都好,都尊重,却也不切实际地想要所有人都围着他。
贾宝玉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或者他拒绝长大,拒绝一切美好事物的消逝。无论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他从未想过要与谁走进婚姻,他希望那些温婉可人的女子,永远都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无价宝珠,以供他这个浊臭逼人的男子欣赏、吟唱。
四、贾宝玉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五、宝玉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请举个例子
贾宝玉是一个很有性格特点的人,其性格分析如下:
1、叛逆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说:“可恨我为什么生长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也是他叛逆性格的表现。
2、怜香惜玉
贾宝玉的秉性温柔,对女儿有着由衷的崇拜,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贾宝玉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长期接触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受到不应有的轻视,看到她们的地位是那么屈辱,命运是那么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回过来就更对“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宝玉的这种情感,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女性的尊重。
3、爱憎分明
贾宝玉主张人人平等,尊重个性,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4、贾宝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
5、痴情
宝玉素有情极之痴,尚不说说金钏,晴雯等人离世,他悲伤如斯。就是紫鹃当初一句顽话便就使得他急痛攻心,呆滞多时。而他对于黛玉的痴心绝对,亘古可见,不必细言。
6、有灵性
虽然他最不喜读书,更厌那些仕途经济学问之人(这应是作者对于时政的不满使然),然每每必遭父亲责斥,姐妹箴劝,可他愈更腻烦,但大观园论景题名一章中,宝玉的灵意慧才更显露无疑,可见,宝玉性散,随性任为,喜无拘束,其灵性发挥是很有赖于兴趣之合意的,从其写给晴雯的悼词中亦可见一斑。
7、顽劣
宝玉顽劣异常,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这应是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以他的年岁,连个临家孩童都玩闹异常,况他万般宠溺集一身之人?宝玉的顽,让其形象更真实,也更生动亲切,同时也更具感染力了。
8、呆傻可爱
三十五回中两个婆子的谈话中可见一二,其说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 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又如说:“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 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又如:“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等等。
9、乖巧
虽然平时顽劣,但在长辈或外人面前,宝玉还是很知礼乖顺的,这也是他受长辈们宠的又一大原因。第五十六回中贾母与甄家来的两个婆子谈话中可知:时贾母笑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10、轻佻随性
毕竟是少年心性,宝玉的性格之中还是有很多略显轻佻、随性的孩子气的,尤其面对黛玉,每每言语造次,情急之处更冲动,场面之缠绵激烈,让人牵心不已。但殊不知,其与黛玉,晴雯等人的华彩场合却也多始于这轻随急噪的孩子气的。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