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公布的我国有50%以上的居民有超重肥胖的情况,有统计显示,自2014年起,女性和男性肥胖人口高举世界第一。作为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2016年,AACE已经累出了超过16种肥胖相关并发疾病,如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PCOS、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哮喘/反应性气道疾病、骨关节炎、压力性尿失禁、胃食管反流、抑郁等。
在2016年,NEJM杂志上对体重两面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BMI超过正常值并且越高的话,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甚至会增加死亡风险,而体重过低的话(BMI<18.5)则也会导致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提示超重和肥胖需要重视,但也要警惕体重过轻的情况。
医学上对肥胖的诊疗目的主要包括: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除此以外,关于肥胖相关的其他研究也有很多,有研究表明,与欧美以及非洲人相比,亚洲人内脏脂肪明显更高,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储存的空间少,导致内脏脂肪堆积明显,并且出现中心性肥胖。另外,内脏脂肪会表达更多的促炎因子,能释放更多FFA(游离脂肪酸),高活性反应分子性氧簇(ROS)和活性氮簇(RNS)的生成增多,这些活性分子可直接氧化和损伤DNA、脂类,还可作为功能性分子信号,激活细胞内多种应激敏感信号通路,而这些信号通路和胰岛素抵抗有很大关系。
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依靠观察肥胖的演变过程,有很多研究显示,肥胖有挺强烈的遗传特征,有研究通过检测代谢水平,将肥胖和不同疾病发生风险进行区别。研究还表明,通过这样的检测,能够预判肥胖模型,做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没并且通过临床医学干预,达到减重的效果。
关于肥胖的治疗,主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通过药物和手术方式,结合饮食和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最终达到减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