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猴痘,到底变异了没?估计是不少人关注的点。
因为关系到了病毒的防疫和治疗。
最新有两例关于猴痘的研究。
第一例,葡萄牙
5月20日,有一篇研究《First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Monkeypox 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suspected multi-country outbreak, May 2022 (confirmed case in Portugal)》
是这一次猴痘的最新基因组研究,给我们揭示了一些内容。
这例猴痘来自葡萄牙,当地已经有20多例猴痘。
此次猴痘是5月4日从一名男性患者皮肤受损处采集的样本。
初步结果表明,该病毒属于西非进化分支,和2018、2019从尼日利亚传出的猴痘病毒关系最为密切,当时造成了英国、以色列和新加坡的感染。
第二例,比利时
文章是《Belgian case of Monkeypox virus linked to outbreak in Portugal》
比利时的病例有葡萄牙旅居历史,在5月13日确诊。
对其进行基因组分析,表明了这一例和葡萄牙爆发的猴痘基因组最密切。
同属于尼日利亚传出的病毒株。
初步从序列上看,这几株病毒在编码区上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由于测序采用的是Nanopore,所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不过,在一些其他区域,有一些变化,下面是来自AndrewRambaut的discussion
Discussion of on-going MPXV genome sequencing
直接贴上原内容
For the sites where both MA001 and PT0001 differ from UK_P3 (and where ITM_MPX_1 has called a N) there is a very strong bias in what the difference is:
G → A : 26 (14 non-synonymous, 12 synonymous)
C → T: 13 (9 non-synonymous, 4 synonymous)
G → T: 1 (non-synonymous)
A → C: 1 (non-coding region)
The G → A (and C->T on the other strand) could suggest APOBEC editing? Or some artefact of sequencing?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know why ITM called an N for these sites? Is it because they were ambiguous?
There are a further 20 nucleotide differences between MA001 and PT0001 but these do not follow the same pattern. All but two are non-synonymous, they often clump into adjacent nucleotidesor are in areas with lots of ambiguities suggesting low coverage. Which nucleotides are involved seems more randomly distributed.
My hunch is most of the SNPs unique to MA001 are sequencing error.关于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它的名字叫做(monkeypox),相信看到痘,很多人想到的是牛痘,毕竟这是教科书上提到的疫苗起源,被詹纳医生用于应对天花(smallpox),而天花,在人类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历史上甚至出现了感染过天花并且活下来的人才能当继承人的故事。
猴痘病毒,顾名思义,是从猴子身上分离出来的,后来被鉴定为一种独立病毒。而事实上,猴痘可不是单单感染猴子,像松鼠、土拨鼠、甚至老鼠等都会感染猴痘病毒。
它在感染人之后,会出现身体长痘的现象,逐步扩散到全身,最后结痂结束,而感染期间,人往往呈现发热、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无力等现象。
当然,对于部分人群,猴痘会引发一定的死亡,这也是引发不少人关注的一个点。
那么,猴痘是的传染属性如何呢?
从传染源的角度,猴痘主要是来自于动物以及感染的人。从传播途径方面,猴痘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接触感染的动物,尤其是身体有外伤的情况下,容易被感染。除此以外,猴痘也会通过气溶胶传播。而易感人群角度,基本上各个年龄段都会感染。
接下来,我们从正负两方面来说一说现在猴痘病毒的乐观和悲观的几个点。
先说乐观一点呢?
1,猴痘是DNA病毒,变异难度大
关于新冠,估计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变异,delta,奥密克戎啥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新冠是RNA病毒,所以变异容易。
而猴痘是DNA病毒,相对变异难度要大很多。
因此猴痘从出现到现在几十年了,变异株其实并不多,主要进化分支也就俩。
只要变异不大,那么其实还好。比如人类甲类传染病鼠疫年年有,但是都没引发重大疫情。反而流感这种总是变异的,年年来。
最新一例猴痘的测序结果发现,和前几年的猴痘相比,核心区没发生变异,而新冠就不一样多了。 其实按照当今的防疫和科学,对于相对稳定的病毒,还是要容易些。
2,猴痘有一定的应对策略
新冠出现,一下子把我们打蒙了,以至于有人说,你如果去看诊疗方案的变化,会觉得这是囧然不同的疾病。
而猴痘就不一样,我们至少有天花疫苗,尽管这东西已经多年未生产了,但是依然有85%的有效率,所以这是个很有力的武器。
许多国家都有天花疫苗的生产能力,我国就有天坛株,还有世卫标准株。
3,猴痘的传播速度还是要慢很多
奥密克戎的一大问题就是传播太快了,r0高的不得了,猴痘就没那么强,所以这也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对抗。
那么悲观的点呢?
1,这一轮猴痘,出现的地方不一样
猴痘最早出现在了中非和西非,大家都知道,那地方经济落后医疗更是十分原始,甚至我们对之前的猴痘流行病学记录是否准确都要打一个问号。
但是,如今猴痘出现在了不少发达国家,医疗发达,公共卫生先进,这种情况下,依然出现了相对快速的传播,这就要对这轮猴痘有个新的感知了。
不仅如此,非洲的人群流动要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群流动,所以这反而是个更麻烦的事情,就是猴痘可以更加快速的扩散。
目前各国都在关注,可能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出现。
2,感染规模也不小
就像上面描述的,在非洲医疗落后的地方,大规模的感染是一共511人,但是这次在发达国家传播这段时间,已经有80例了,而且多点散发,这意味着可能还有不少人也许是潜伏期,再加上他们的自由扩散,有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感染。
3,人类失去了盾牌
这个问题是更为让人头大的。
很多人会乐观的说,猴痘和天花是近亲,所以研究也发现,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作用,可以达到85%。
但是,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天花疫苗有用,可是你没有啊。
a,40多年过去了,大多数人没注射过天花疫苗
1977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病毒。当时人类全体欢呼,。
可是面对猴痘,就问题来了,这40年间,人类新增了几十亿人口,由于人类消灭了天花,所以我们无需注射天花疫苗了,那就意味着,我们有不少人其实没注射天花疫苗。比如,我国是1981年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的,这40年也新增了不少人口。
所以,不少人面对猴痘的冲击,其实防卫能力是很差的。
b,想打疫苗,也没有啊
可能有人说,既然如此,重新接种天花疫苗不就OK了?
嗯,理论上是这样子,可是,疫苗不是睁眼闭眼就出现的。重新生产疫苗需要很长的周期,最后能够满足全人类需求的,那是要用很长时间等待的。
4,这次猴痘,有变化没?
目前已经测了几例,没变化,但是比较关注的是美国的毒株,不知道是不是测序问题,似乎变了些。
当病毒在人体快速传播的时候,容易出现快速进化,也就是大家说的养蛊问题。
总体上,面对猴痘,我们普通人可能做得就是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尤其是喜欢养宠物的人,要留意。
当然,国家层面,把猴痘挡在国门外,那就更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