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到底能不能喝水?不是“禁止”那么简单
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
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
引发热议↓↓↓
对此,南京地铁先是回应称,
地铁上禁止饮食,
水属于饮料的一种。
随后又表示,
如果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服药
或其他紧急情况,
可以饮水,也可向工作人员求助。
通报称,
仅向涉事乘客出具了告知单,
对禁止事项进行宣传告知;
而乘客喝的也并非水,
而是“瓶装果汁饮料”。
为啥在地铁里不能吃东西?
地铁上禁止饮食,这显然不是什么新规定,几乎每个地铁日常广播都在重复这样的常识。但饮食后会有什么后果,可能很少有人体会。
执法人员提醒,地铁车厢空间相对封闭,气味难以散去,随意饮食可能会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此外,油性食物残渣、饮料如果不慎洒落车厢,可能会导致乘客滑倒摔伤,除了增加额外的清理工作量外,还可能引来虫蚁,啃咬电缆或相关设备,影响地铁行车安全。
其他城市的地铁是如何规定的?
从2020年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行为被约束。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条款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
国内有地铁运行的城市多有关于乘客乘车饮食的规则规定,规定细节、实际执行则有所不同。
自2022年1月10日起施行的《杭州市地铁乘车规则》规定,乘客应自觉保持地铁车站、车厢内的环境卫生,维护公共秩序,禁止在列车内饮食。
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九)规定,禁止在列车内进食。
据《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乘客应自觉维护车站、车厢的环境卫生和乘车秩序,不得在列车车厢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实际执行中,各地地铁有不同的严格程度和执行情况。
北京地铁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在地铁车厢内,乘客禁止进食,但是特殊人群,如婴儿病人除外。对于是否能够饮水则未有明确的规定。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如果是在地铁车厢内进食,则会有工作人员前来进行劝阻,并不会进行罚款。
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明确规定,禁止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解释表示,若乘客因赶时间、肚子饿等原因确有进食意愿,可选择在列车外,在尽量不影响他人的环境下进食。
既然很多地方并未严格执行,
为何还要这样规定?
眼下正值炎炎夏日,乘客坐地铁时想喝口水,再正常不过。一些乘客的地铁通勤时间动辄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让人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忍着不喝水,也说不过去。再说,白开水、矿泉水等没有复杂成分和刺激性气味,对车厢环境和地铁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些现实因素,地铁公司不能视而不见。即便出现有人不慎将水撒到地面等问题,也属于小概率事件。地铁公司加强保洁工作,乘客从我做起自觉爱护车厢环境,足以应对。真遇到有人故意而为,也不是没有其他管理规定可以处置。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本就不可能做到绝对整洁。管理不能总指望“一药治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在以刚性措施守住安全等原则的基础上,多一点弹性和柔性,多预留一点可以调节的空间,多听听乘客的不同声音,对照自我、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尽量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是地铁公司应当努力的方向。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地铁公司和乘客的双向奔赴。我们应当有这个信心和信任。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极目新闻、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