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是衡量一个行业热度的风向标。从电商到共享单车、网约车价,再到最近偃旗息鼓的在线教育,凡是坐上风口的行业,无一例外的都要跟价格战发生点关系。
最近半年,充电桩行业也上演了价格战。
2020年底,恒大旗下星络充电通正式上线,一出手就是亿万补贴,平台上所有充电桩、全部时段一律免交服务费。此举简单粗暴但是有效,一个月后,星络充电通单日充电量峰值便突破250万度,到今年4月26日,该指标更是倍增至千万度。
6月8日,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声明,怒斥“1分钱充电、0服务费”等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严重扰乱了山东区域正常充电市场秩序。
作为回击,国网山东宣布,自6月8日起,全省部分充电站服务费价格调整为0.1元/kwh起。
再随之而来的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今年6月,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充电设施分会召集小桔充电、星络充电通、快电、新电途(支付宝)、云快充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座谈会,整治陕西充电市场价格战乱象。
6月15日起,在陕西发起低于成本价的促销、补贴等扰乱市场的“价格战”将被处罚。
价格战的背后,是巨头们积极的“抢滩登陆”。各路巨头看好的是行业广阔的前景。
2021 年 1-6 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26.6 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 比上涨 176.0%,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 147.9%。
截止 2021 年 6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94.7 万台,同比增加 47.3%。
随着行业热度的飙升,充电桩相关企业也水涨船高,迎来新一轮融资潮。今年5月、6月两个月内,云快充、特来电、依威能源、星星充电等充电桩相关企业获得融资,其中特来电融资3亿元,依威能源融资不少于3.5亿元。
投资它们的不乏宁德时代、普洛斯、国家电投、三峡集团、高瓴资本、IDG等知名机构。
巨头进场、资本涌入......不管怎么说,充电桩企业这波向上的势头已经起来了。